021-65627574 | likeninfo@163.com
5月28日,科技日報頭版刊發了對太重集團榆次液壓工業(ye) 有限公司副總陳群立的采訪。在采訪中陳群立提出“我國液壓工業(ye) 的規模在2017年已經成為(wei) 世界第二,但產(chan) 業(ye) 大而不強”,並指出我國液壓設備的“心髒”高壓柱塞泵多數還依賴進口的現實。隨後的采訪中,他又圍繞著高壓柱塞泵開發的難點及國內(nei) 產(chan) 品與(yu) 國外的差距發表了看法。
由於(yu) 太重集團是國內(nei) 裝備製造業(ye) 巨頭,是國內(nei) 高鐵、大飛機內(nei) 多種重要裝備的主要供應商。在中美貿易爭(zheng) 端日趨表麵化的大背景下,此番評論立刻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(guan) 注。
筆者認為(wei) 陳群立提出的現象並不特別,其實就是製造業(ye) 發展中普遍存在“心髒病”的一個(ge) 表現。即中國廠商出產(chan) 品或者商業(ye) 模式,少數發達國家出工業(ye) 母機和支撐技術的現象。中美貿易爭(zheng) 端還處於(yu) 早期時,輿論更多聚焦於(yu) 基礎軟硬件等“高大上”的部分,而忽視了芯片等半導體(ti) 產(chan) 業(ye) 其實也是製造業(ye) 的一種。
中國半導體(ti) 產(chan) 業(ye) 的許多問題也是整體(ti) 中國製造業(ye) 麵臨(lin) 的問題,隻是說深淺程度有所不同罷了。因為(wei) 半導體(ti) 產(chan) 業(ye) 的地位更加重要,與(yu) 日常生活的距離更近,所以引發的討論也就更大一些。中興(xing) 事件發生後,媒體(ti) 觀察的視野從(cong) 部門逐漸看到整體(ti) 產(chan) 業(ye) ,從(cong) 個(ge) 別問題擴散到一般問題。對製造業(ye) 發展來說,這是好事。
中國製造2025為(wei) 什麽(me) 既關(guan) 注航空航天、信息技術、高端機床,又關(guan) 注新材料、農(nong) 機裝備、電力和船舶,就是看到傳(chuan) 統重工業(ye) 在發展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。
(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實現需要所有製造業(ye) 門類普遍的騰飛)
中國現階段為(wei) 什麽(me) 造不出高壓柱塞泵?
不僅(jin) 僅(jin) 是高壓柱塞泵,其實隻要是中國為(wei) 什麽(me) 現階段還造不出XXXX之類的問題,粗略的回答都是一樣的。不能造,要麽(me) 是因為(wei) 工藝不過關(guan) ,要麽(me) 是因為(wei) 基材不合格,當然也可能兼而有之。對半導體(ti) 製造來說,工藝不過關(guan) 是主要原因;對傳(chuan) 統製造業(ye) ,基材的因素更加重要一些。
不過這兩(liang) 個(ge) 因素其實都可以歸結為(wei) 材料的問題,工藝是從(cong) 基材到產(chan) 品的材料加工環節,而基材是上遊供應商的材料加工成果。工藝問題主要存在於(yu) 本單位內(nei) ,而基材的問題來自於(yu) 產(chan) 業(ye) 鏈上遊。總之,不能造是因為(wei) 相關(guan) 的材料技術不能達到要求。
(國產(chan) 高壓柱塞泵的外觀已經和國外區別不大了,但壽命還隻有一半左右)
此處所說的能造,指的不是絕對的能不能造的問題,而是說能不能保質保量、價(jia) 格合理、安全可靠把全壽命周期平均成本較低的產(chan) 品生產(chan) 出來。也就是說,能不能造出可以與(yu) 國外產(chan) 品在第三國市場公平競爭(zheng) 的產(chan) 品。從(cong) 這個(ge) 角度上說,中國現階段確實還不能造出高壓柱塞泵。
根據文章中對國產(chan) 高壓柱塞泵問題的具體(ti) 描述,我們(men) 不難發現其實這都是國內(nei) 傳(chuan) 統材料發展中的老大難問題。“殼體(ti) 輕則會(hui) 出現‘冒汗’現象,重則泄漏”是因為(wei) 鑄件的疲勞破壞強度較低;“故障率高”是因為(wei) 鑄件不密實,氣孔多;“泵的容積效率低下”是上述多種原因共同構成的。
國產(chan) 高壓柱塞泵之所以與(yu) 國外的產(chan) 品隻是形似而不是神似,按陳群立副總的觀點就在於(yu) 鑄件工藝還比較一般。這樣的高壓柱塞泵“工作可靠性、使用壽命、變量機構控製功能和動靜態性能指標上都有較大差距”。總而言之,是個(ge) 材料製造的問題。
中國材料強與(yu) 弱的矛盾問題?
說到我們(men) 國家產(chan) 業(ye) 發展中材料這一弱勢,有兩(liang) 個(ge) 比較矛盾的現象不得不提。一方麵我國科研人員近十年來在AM、AFM、AEM、EES、Nano Lett、Acs Nano、Nano Energy、Angew Chem、JACS等世界知名材料領域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不勝數。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恐怕都令任何一個(ge) 國家感到汗顏,其中包括美國、日本和德國。
根據全球最大、覆蓋學科最多的綜合性學術信息資源平台ISI Web of Science(類似於(yu) 我國的知網)統計,2015年中中國研究者每發表十篇高水平英文論文中就有一篇來自於(yu) 材料科學領域。事實上,即使是06年,中國作者發表的材料科學領域論文數量就已經大大超過了美國。而06年-15年間,這一數字又增長了將近兩(liang) 倍。
上一條: 高壓柱塞泵怎麽(me) 進行安裝和操控
下一條: 常見的計量泵流量調節的三種方法